有节操,迷糊、博爱

关于

从“原生家庭”说开来,分析《我的前半生》的三个主角——分析贺涵为什么这么“装”,唐晶为什么这么“作”

每天下海捞拔叔:

写在前面:

此文和《从陈俊生的任性说开来,增补《从“原生家庭”说开来》》存在直属逻辑联系,所有配合食用口味更佳。



心理学是一个内容非常庞大的学科,里面各种流派各种理论,要分析一个事物,出发点有很多,可分析的点也有很多,关键是还怎么说都说的通。

因为中午刚刚在《《我的前半生》中那些被忽略的儿童教育问题》中分析过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那么我就顺着这个话题,从“原生家庭”这个角度出发,分析《我的前半生》中三位主角的性格与行为,简单的说就是分析贺涵为什么这么“装”,唐晶为什么这么“作”,陈俊生为什么这么怂。

黑喂狗。


贺涵

贺涵的家庭在剧中展现的不多,仅仅是只言片语:出生在一个正统家庭,要求严格,6~7岁左右母亲去世,青春期时受够了各种大道理和管教独自留学。从中不难看出,贺涵的父亲是一位有着学究气息的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父亲,和儿子并不亲密,但对儿子管教严格,管的太严太多反而让儿子心生叛逆。

从贺涵的言行中,不难看出家庭教育的痕迹:绅士有礼,生意场上有时候不择手段,但有底线有原则。

剧中人老是说贺涵自私,无情,任性。其实,总体看下来,贺涵算是几个主角里最无私,最重情,最不任性的那一个。

最近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贺涵为什么爱吃鱼?”在这里我尝试的解答一下。从贺涵和卖鱼大叔的对话里,可以看出小时候贺涵经常吃卖鱼大叔家的鱼,这里的“鱼”是小时候的美味,而在心理学研究中,人的口味即人最喜欢的味道,大多数是儿时的味道,因为这时候的食物和味道不仅仅在大脑里单纯的留下食物的印记,更是与食物相伴的记忆和情感,所以人对食物的爱不仅仅是口味,更多的是品尝这种食物时,感受到的情感,这种感受可能是意识到的,但更多的事潜意识(确实存在,但人的意识又感受不到)里的,所以贺涵对鱼的喜好,可以看作他对单纯美好情感的喜好。

贺涵的“装”,最能解释的了的便是贺涵在罗子君临走前夕的对话里出现的那句:“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要克制自己,成全别人,要说别人喜欢听的话,要做不为难别人的事情。”这不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这是“贺涵”这个人接受的教育,这里的“我们”不是指看剧观众的大家,而是特指“贺涵”和“罗子君”,这是贺涵以为“大家”接受的教育。

这么说来贺涵是个完人咯?并不是,贺涵有他的问题,他原生家庭的缺失,造成了他的心理缺失,于是他才会如此渴求温暖渴求信任渴求家庭。

6岁左右在心理学,特别是精神分析流派(以下简称精分)的理论中是一个“关键点”的年纪,精分理论中,这个时期的男孩处于“俄狄浦斯”阶段,就是大众文化里的“恋母”,母亲是男孩生命中的第一个异性,也是依恋关系建立最稳固的对象(大多数情况下),这个时候的男孩最喜欢母亲,并会产生“长大后我会娶妈妈”的言论(插一嘴,这个阶段度过的不好的话,妈宝可能就来了哟~),而贺涵在这个阶段面临的却是母亲生病去世,贺涵自己形容的感觉是“毁灭性的打击”。这就让贺涵对家庭的渴望变得十分合理,而在面对平儿时,贺涵下意识的心软,也应该是带入了幼年时期的自己,这种感觉在心理学上叫“移情”,是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的过程,简单一点说就是替身。这不是说贺涵不喜欢不爱平儿,只是这种感情夹杂着其他的成分。

有人给中午的那篇文章留言,说到“贺涵真是菩萨心肠”,这点对也不对。

人们在对于缺失总是会想方设法的在另一个地方换另一种方式填补回来的。只是有的填补起作用,有的填补无济于事。比如贺涵对平儿的爱和教育便是成功的填补,而唐晶对于贺涵的苛求就是失败的填补。

老是有人说贺涵喜欢“玩养成”,但是没有人想到这种养成本身也是一种重新塑造的过程,不仅仅是塑造了他人,也是自我塑造的过程,贺涵正是在心理上有所缺失,才会想要一遍遍的重新塑造,一遍遍的找寻自己的价值感成就感,以此来填补心中的漏洞。所以贺涵会爱上罗子君的家庭(他爱不爱罗子君我不分析,所谓爱上十年女朋友(前女友)闺蜜是不是“渣”,这件事也别找我),但是他爱上了有着平儿的家庭,爱上了那种温暖,爱上了那种吵吵闹闹鸡飞狗跳。


唐晶

唐晶的家庭介绍的更简单,只有“父母告诉她,为了她高考暂时不离婚了”,但是通过这点我们可以看出很多东西,比如她的家庭并不和睦,比如她的父母给她的压力有多大,比如她的父母在处理离婚这件事上是多么的失败。因为这样的话语直接把责任都压在了孩子的身上,是一种典型的逃避和推诿心理,就像很多感情不和的父母会一遍遍给孩子诉说“要不是因为你,我们早就离了”“都是因为你,我才和你那个废物爹/娘过下去?”,“都是因为你”,多么可怕的话。

唐晶在这对父母手上逃生后,对“家庭”有多重视,便变得能够理解了。只不过她的重视是一种逃避的重视,是一种“绝对不可靠”“绝对不能碰”的重视。

唐晶父母之间的这种关系的破裂,在当时只有18岁左右的唐晶看来,这就是一种“背叛”,想象一下年幼的唐晶,面对着本应该最信任的父母,而她的父母把所有的责任都压在了一个18岁孩子的身上,最后他们还是分开了,这是一种多么大的“背叛”。

心理学研究显示,原生家庭,父母之间的相处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以后成立的家庭。孩子也会倾向于找寻一个类似异性父母的伴侣,或者找一个完全不像异性父母的伴侣(简单说就是找爹或者绝逼不找爹),关系和睦的家庭,孩子倾向于找近似,关系不和的家庭,孩子倾向于找反面。

而唐晶的原生家庭里父母之间的相处之道是如此可怕,充满猜忌,还相互推诿,那么唐晶对婚姻有所恐惧便可以理解。

在这个基础上,贺涵对于唐晶而言,是男朋友,但又不仅仅是男朋友这么简单,他更是唐晶父亲的化身,这又涉及到了“移情”,说简单点吧,就是唐晶总是在贺涵身上寻找他与自己父亲相似的点,然后质疑贺涵,最后以达到“你和我爹是一样的,婚姻根本靠不住”的目的。她不是有意这么做的,这就是潜意识吓人的地方,你意识不到它,但是它随时随地会冒出来影响你一下。这个对比的程度,以唐晶离婚姻的距离越近,对比频率越大,她会越想证明“贺涵和她爹一样,他们的婚姻是保不住的,家庭是不必要的”。

这个心结已经成为了她的“情结”,这不是贺涵的问题,换一个人还是一样,这个“情结”不解决,换一百个人一千个人也白搭。所以,唐晶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

每次唐晶说到贺涵还不够爱她时,观众们总是会炸,不是炸贺涵就是炸唐晶。唐晶的这句话,我并不打算论述。而观众们总是质疑的唐晶爱不爱贺涵,这点我要好好的分析一下。

唐晶是爱贺涵的。正是因为爱,贺涵才能准确的踩中唐晶的“刺激点”,才能将一个平时还算理智的人激起不可理喻的反应。说到刺激点,这个是一个类似于爆点的这么一个事件,这个事件和原来的刺激事件越接近,这个类似的事件引起的反应便也越大——所以啊,当唐晶面对最信任的两个人,一个贺涵一个罗子君,这两个人搞在一起了,现在请自行试想一下,这刺激点爆不爆,燃不燃,嗨不嗨?所以她会失去理智,会干出那么多“不像是她智商”干出来的事——所以我推测,唐晶的父亲应该是因为出轨而最终和她母亲离婚的。

所以唐晶会因为贺涵的追求者的挑衅而惴惴不安,她不是有意信任贺涵,而是她做不到。她过去的经历让她做不到。其实比起不信任贺涵,她更不信任自己,她不相信她能获得完整的美好的家庭。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自我妨碍”,这是一个乍一看非常脑残矛盾的甚至想扇心理学家两耳光的理论,因为怎么会有人不想让自己成功呢,怎么会有人害怕自己成功而有意无意(这个无意就是故意的)的为自己找障碍,甚至没有障碍自己造一个障碍也不要成功呢。但是,人啊,就是这么操蛋。

唐晶就是这么操蛋,她怕,所以她不敢尝试,她怕,所以她不相信她会成功。所以她一次次的把贺涵推出去,最后追悔莫及。

唐晶啊,找个医生看看吧。


陈俊生

陈俊生是这里面最好分析的,可能大多数的人都不相信,他怎么就最好分析了呢。“他的怂,就是他爹妈教养出来的”,我真想一句话完结这个部分。但是为了让大家能看懂,我还是分析一下吧。

陈俊生的父母是“家长制父母”又名“专制型父母”的典型代表,老派传统家庭里多的是,一家之主——“爹”说了算,妈维护爹的权威,要求孩子事事听话,教育方式就是不断责骂动手立规矩(但是对于孙子又是溺爱的要死要死的)。这种孩子长大后,有更大的可能性变得没有什么主见,性格软弱,对于自己的孩子又会复制自己父亲的那一套教育手段。

这些,在陈俊生身上实在是太典型了,典型到基本上就是编剧的套路了。

这么说来,还是要感谢贺涵叔叔,终于打破了这个莫名的循环,平儿不用在老套的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了。而贺涵叔叔又在和平儿的互动中,填补着自己那颗缺爱的内心,简直太棒了。

靳东扮演过的缺爱角色真的很多,但基本上都发展成了因为自己缺爱,就把大爱洒满人间的暖心boy。

小伙伴们,以后看到这种“给全世界当爹”的角色,千万不要光在那儿各种“萌萌萌苏苏苏”,想想暖心boy背后的缺失,然后不要吝惜你们的爱,多多给他点赞,填补他那颗缺爱的心~


话说完了,剧也终了。


ps.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在微博上找我,同名。

评论
热度(68)

© 数朝诗思清 | Powered by LOFTER